人一定要一些很厲害的朋友,這樣才能借朋友的才能顯現出自己好像也是很厲害^^,多年前看過這本書覺得不錯,覺得會影響生命的人不一定是熟人,對於書的細節到是沒注意那麼多,只是我這位好朋友竟然能看個閒書還能註明頁數勒,的確有些話還真是耐人尋味;果然是我身邊最具學者風範的人,佩服佩服...參考一下我老友的想法
大塊文化這家出版社,在2004年印行一本中譯本,是由美國作家Mitch Albom於2003年所寫,名為《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(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)》。內容如下.....
有個叫艾迪的爺爺,在遊樂園工作的時候,為了一個小女孩而意外喪生。
在他飄入天堂入口時,上帝安排了五個人的靈魂與他見面,談起五段不同的回憶,並各要教他一個功課。
為什麼有這樣的安排?上帝是有用意的。這五個人都是他人生故事的某個情節之一,有些是認識的,有些是不認識的,但這五個人在死前都曾與他相遇,也因此改變了他的後續人生。上帝要艾迪瞭解天堂是讓人得到寧靜的地方,讓人有機會瞭解一生中發過那些事情,以及那些事情的原因,人若要獲得寧靜,必須先和自己和解。
而上帝這樣的安排,也想讓艾迪明白生命不會單獨存在,都是相互地交錯的,人與人之間的關連是有意義的,就像風一樣,「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(p.72)」。
艾迪遇到的第一個人,是個藍膚人,是他不認識的,但是藍膚人卻因艾迪小時候到馬路撿球而死。藍膚人教艾迪的功課是生死是整體的一部份,陌生人也可能是將來會認識的家人:「所有事情之中都有平衡存在,一消一長(p.73)」,「在帶走與錯過之間的小小距離,人的生命就此改觀(p.73)」,「沒有誰的生命是白白浪費掉的,如果花時間去想自己有多麼孤單,那才是浪費時間(p.75)」。
艾迪遇到的第二個人,是當兵參戰時的小隊長,是對他開槍,使他腿變瘸,人生觀從此改變的人,然而,小隊長這麼做是為了救他的命,小隊長最後死於地雷,卻在天堂等著艾迪的原諒。小隊長教艾迪的功課是付出就是收穫:「對於犧牲感到憤怒,你一直想著自己失去了什麼,你沒有弄懂一點,犧牲是人生的一部份(p.132)」,「有時候,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,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,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(p.133)」,「你是失去了某些東西,但,你也獲得了某些東西,只不過還不曉得自己得到了什麼(p.133)」。
艾迪遇到的第三個人,是餐廳女服務生露比,艾迪工作的遊樂園因她而建,艾迪並不認識她,只是曾在相框裡驚鴻一瞥,但是她在艾迪父親住院時見過艾迪的父母,因此她在天堂是要告訴艾迪他父親因忠誠而去世。露比教艾迪的功課是沒有人一出生就帶著憤怒,要明白為什麼憤怒,還有為什麼不再需要憤怒:雖然「年少歲月好比最純淨光滑的玻璃,凡是為了拿取它而造成的痕跡,它照單全收。有些父母在玻璃上抹了髒污,有些造成裂縫,有些則是把子女的童年徹底摔成銳利的小碎片,無法修補(p.146)」,以至於「所有的父母都會傷害子女,這是他們共同的人生,忽視、暴力、緘默(p.152)」,但是「非要到日後,子女們自己也皮肉鬆垂,心臟耗弱的時候,這才會明白,他們的故事和他們所有的成就,都要從母親父親的故事開始說起(p.173)」,才會發現原來「父母很難得會放開自己的孩子,因此便由做子女的來放開父母(p.173)」。
艾迪遇到的第四個人,是他深愛著卻先離他而去的太太瑪格麗特。艾迪看到她的情緒是從難以置信,到轉而哭泣,接著依賴著說不想走。他的太太卻教他人生總會結束但愛卻沒有終點的功課:「愛,就像雨水,可以從表面開始滋潤(p.224)」,但是「人生的怒火由上往下烘烤,愛情的表面就乾涸了,這時一定得從底層補充養分,照顧根部,維持愛情的生命(p.224)」,必需要瞭解「愛情有各種形式,每一個男人女人所認為的愛情並不相同。因此,人們找到的是某一種愛(p.212)」,「失去的愛仍然是愛,只不過形式不一樣了(p.236)」,然而「會有另一種感覺逐漸轉濃,那是記憶。記憶變成你的伴侶,你灌溉它,你擁有它,你與記憶共舞(p.236)」。
艾迪遇到的第五個人,是菲律賓小女孩塔拉,年幼的她因艾迪戰時的一把火燒死了她。艾迪遇到她就真的放聲大哭起來,除了解答自己長年來的疑惑,還認為自己這一輩子沒有盡心力地做好一切,人生是那樣卑微。小女孩這時卻教他認識自己存在價值的功課:因為從父親手上承繼下來的維修工作「那裡就是你應該存在的地方(p.260)」,因為活著的意義就是「保護小孩子的安全(p.260)」。艾迪也從塔拉口中得知,他最後推了遊樂園那小女孩,雖然死了自己,卻救了那小女孩一命。
最後,艾迪瞭解一生的心情寫照,領悟了也解脫了,之後飄往天堂的家,和瑪格麗特、還有一堆孩子在一起。
(老友心得如下......)
第一次得知這本書,是它高掛在金石堂的排行榜上時;第二次,則是大學同學皮仔無意間的談起;之後,就沒了,因為我已經很多年很多年不碰閒書,可能是專業主義作祟,我視讀那些書是浪費時間,只是增加廠商的銷售量罷了。
直到,最近陪孩子去學圍棋的某天,我晃到南平路附近的摩爾書店,走走晃晃逛逛看看,想起皮仔曾說的那書名,便順手抽了這本書,坐下來逐頁卻快速地翻閱。
剛開始,真的翻得很快,後來,讀到艾迪在天堂遇見他太太,速讀的我瀏覽一遍,竟有了些感動,便再讀一遍,而且是細細讀了起來。
等到我將艾迪的第四個功課讀完,坐在書店凳子上的我,鼻一酸,很不爭氣地眼框的淚偷偷掉了。
接著,二話不說,買回家去。
回家以後,我到了書房再將書讀一遍,讀到他跟他太太相逢的情節,我又很不爭氣地流起淚來。
晚上,兒子爸爸回來,只見我躺在床上看書,這時我又再讀一遍這本書。就在他和兒子們看完電視準備睡覺時,見我闔上書,頭抬起來看他,跟他說:「這本書很好看,你可以看看」,聽我說話的聲音帶著濃濃的鼻音,兒子爸爸說我變成愛哭包了。
其實,這本書說了很多的人生觀點,但是我就是對夫妻之間的愛意特別有感觸,特別敏感到掉起淚來。為什麼呢?這是因為我總是會因為書裡面描述的一些細節,就是關於艾迪與瑪格麗特互動的細節,感受到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那種深層的愛,還有一個女人用清淡卻溫柔的表達來完成她對先生的愛。例如,瑪格麗特會撫摸艾迪的髮叢,笑著跟他說頭髮白了;艾迪把頭垂下,雙手抱頭說他好想她;艾迪摟著瑪格麗特肩膀,用鼻子磨蹭她的頭髮,然後深深呼吸著………啊,愛有時不用言語,是不是就是這個意思?艾迪與瑪格麗特的互動是如此自然,平淡的表達卻有著很濃烈的感情,真是好美麗的感情。夫妻之間如果能到達這種相處的境界,這樣的婚姻足以讓人生羨。
這本書讓我很深刻地瞭解愛的難處。
我想,如果愛是一件簡單的事,這世界也許就不會有相愛這件事。因為只要我愛、我喜歡,我就直接掠奪,直接侵佔,一旦厭倦了,就直接丟棄,轉頭而去,然後再尋另一個慾望的目標。這種愛,是單一的,沒有交互的回饋,這種愛所產生的快樂,是沒有根的快樂,本質是屬於孤獨的。
如果是相愛,那種愛是什麼樣的?從字義來說,相愛就是彼此愛在一起,如果要將來自不同世界的二個人拉在一起,就要用某種關係牽在一塊,然而,這樣的愛,沒有想像的容易。就像艾迪,雖然他與太太相愛,後來卻要承受一灘死水般的孤寂,愛看起來不見了,殊不知他的太太在天堂知道艾迪的心,還在天堂裡等著他也愛著他。只是,這樣說來,相愛是需要距離囉,拉開才能看出有多深遠。
我想,是不是愛都得要歷經波折,才能體會愛是什麼?好像我們沒有辦法準確地說愛就是什麼,只有當我們用生命經驗來詮釋它,它就可能是什麼樣子。就是因為愛「可能」是什麼樣子,所以愛是暫時性的狀態,隨時都會改變,甚至會變質,也可能會昇華。看來,既然邂逅,就得要為無法預料的做準備。
後來,我又再思索為什麼我會為這些情節而哭?我想,這些喚起我過往在婚姻裡的痛,還有女人始終都想要獲得的呵護吧!
文章引自老友blog...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r-4522219/article?mid=1627&prev=1600&next=1626